一、 概述
地下停车场一氧化碳(CO)的危害及产生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对吸入对人体有十分大的伤害。它会结合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人缺氧。最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如头痛,,呕吐,头晕,疲劳和虚弱的感觉,暴露在一氧化碳中可能严重损害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会有后遗症。 根据测试,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50ppm时,健康成年人可以承受8小时;达到200ppm时,健康成年人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达到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到800ppm时,健康成年人45分钟内,眼花 、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 地下停车场一氧化碳的产生主要源自于汽车发动机,当发动机怠速运行时,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含有大量CO的尾气。地下停车场属于密闭环境,车辆进出比较频繁,所排放的尾气也不易排出,极易积累大量CO气体,导致地下停车场内弥漫着呛鼻的气味,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地下停车场应配有送、排风系统,用新鲜空气进行置换。 目前,加装地下停车场一氧化碳检测系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定期排风保证地下停车场内一氧化碳浓度低于危害水平,属于安全考虑。
2、根据地下停车场内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排风,避免排风频率过高导致的能源浪费,属于节能考虑 。
地下车库一氧化碳的产生主要源自于汽车发动机,当发动机怠速运行时,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含有大量CO的尾气。地下停车场属于密闭环境,车辆进出比较频繁,所排放的尾气也不易排出,极易积累大量CO气体,导致停车内弥漫着呛鼻的气味,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一氧化碳(CO)做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性气体,随着私家车辆及地下车库的普及,其导致的中毒事件也频频见于报端。近年来国家对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检测系统也开始要求,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8.6.3条规定:“设有机械通风的地下车库应对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系统由一氧化碳探测器、联动模块、监控主机等组成。当一氧化碳浓度值超过30ppm时,主机显示地址、类型,同时联动控制排风机运行。
二、 执行国家标准
地下停车场一氧化碳检测仪的设置尚无国家规范,其设置主要是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中的规定“有毒气体检测器距释放源不宜大于1m”。考虑到此规定主要针对高危化工区域,地下停车场场所一氧化碳检测仪的数量设置主要根据防火分区、面积大小等因素来酌情考虑,一般7.5 M*7.5M左右一个。
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50ppm为健康成年人,八小时内可承受的最大极限,一般建议报警值设定在30ppm。当浓度值超过30ppm时,自动提醒与排风。
(1)GB 12358-2006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
(2)GB 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JJG
915-2008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
三、探测器安装距离
探测器采用2*2.5的双绞线连接,无极性二总线;CO探测器安装距地1.0m-2.0m。
四、产品特点及说明
4.1一氧化碳探测器
LED灯说明:
运行:设备未通讯时,常亮;和控制器通讯时,闪亮;
报警:设备监测浓度大于设定值时,常亮。
※ 一氧化碳气体探测器能够连续监测特定场所(地下车库)
※ 监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并将检测浓度数据实时传输给气体报警控制器远程显示浓度、地址、方位。
※ 当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会发出报警光指示信号,并输出一个无源开关量信号,无源开关量信号还可连接其他报警设备或排风设备。
※ 探测器的报警限值可以在气体报警控制器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远程设置。
※ 超低功耗设计,总体功耗低于 5mW,绿色、环保、节能、高效。
※ 二总线通讯方式,通信与电源总线共用,节约施工成本。
※ 采用进口电化学传感器,低功耗、全量程测量,寿命长。
※ 联网报警功能。
※ 远程设置报警限值。
4.2控制器
※ 扩展外控输出,方便分区域控制风机的启动和关闭。
※ 无源开关量报警输出,联动控制外置声光报警器或者其他排风设备。
※ 系统二总线控制方式,由主机直接联动控制,发送或接收指令。
控制器端子图说明:
说明:1、2脚:接CO探测器
3——7脚:预留接口
8——9脚:接主机
10——12脚:预留接口
13——14脚:接AC220V给控制器供电
15——22脚:预留接口
23——24脚:继电器输出接口。
五、保修与返修
1、本产品保质期为贰年,对其因设计、材料和工艺缺陷引起的故障实行免费质量保证。如经认定产品符合上述质保条件,供应商将免费修复和跟换
2、产品的以下问题不属于免费质保范围:
1.1、由于安装、使用、储存不正确引起的损坏;
1.2、超出产品规定的非正规操作和应用条件;
1.3、由非公司授权的机构或人员修理后的设备;
1.4、超出免费质保范围的设备;
1.5、超出额定电压范围引起的损坏;
1.6、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坏;
1.7、水灾或火灾而引起的损坏。
3、返修时,填写申请表,与返修产品寄到厂家;
4、正确描述各类产品异常情况,视情况予以区分;
5、收件方的收件方,保持手机/固话正常接听,地址务必清楚详细;
6、维修产品寄送时,请妥善包装,避免运输中碰撞、挤压、淋雨等导致新生问题。
警告:
系统正常投入使用后,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确保正常监控状态。
出现异常情况时,若无法排除请记录故障现象,及时联系厂家或驻地办。并以书面形式发送售后服务申请单到我司处理。